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
理论园地
当前位置 : 首页 >> 理论园地 >> 调查研究
从“牵手”到“联体”
——我国多党合作形式的新探索
作者:中共滨州市委党校 尚玉明    时间:2014-04-30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新中国建立60多年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毋庸讳言,也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我国政党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及其现实功效尚未得以充分发挥,尚存在有待探索的巨大空间。胡锦涛同志曾强调:“要在坚持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实际,不断研究多党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探索多党合作的新机制新方式,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内容更加丰富、机制更加健全、程序更加规范”。[1] 据此,在坚持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基本格局不变的前提下,深入探索新形势下多党合作的有效途径,创新多党合作方式,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一、现行“牵手式”合作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局限性
    在我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合作,一直是在各自拥有独立的组织成员和活动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的。我们可将这种党籍一般互不兼容的合作方式称为“牵手式”合作。
    第一,“牵手式”合作形式的形成有其历史必然性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殊国情使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利益的民主党派与共产党合作,因为他们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与共产党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接近,共同利益使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同舟共济。但由于两者各自拥有自己的阶级基础和政治信仰,决定了统一阵线内部不可能完全实现政治资源共享和政治信仰兼容,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只能选择“牵手式”合作形式。由于共产党尚未取得政权,要想实现既定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整合社会政治资源。民主党派成员多是社会贤达或知识精英,人数虽少却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且大都经历过民主革命的锻炼和洗礼。和共产党相比,虽说政治理想、组织规模有别,但因拥有自己相对独立的社会基础而得以与共产党携手并肩。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的主要任务是,领导武装斗争,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党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各种民主、进步的力量汇集在自己周围,实行“牵手式”合作,优势互补,各显其长,各得其所,彼此监督,有力地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第二,“牵手式”合作存在的现实局限性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不复存在,民主党派失去了阶级基础。他们作为社会中上层知识分子的政治代表,与共产党的合作已经不再具有阶级合作的性质。改革开放以来,知识分子被定位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随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共产党强调扩大和巩固执政基础,指出“改革开放中形成的新的社会阶层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同时提出了吸收其中的优秀分子入党的政策。至此,执政党的发展空间已覆盖全社会各个阶层,组织触角延伸到了社会各个角落。应该说执政的共产党扩大自己的社会基础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共产主义信仰并非某些阶级阶层成员的“专利”,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全社会各阶级阶层中发展党员是顺理成章的。但是,问题在于共产党只是开拓了自己组织发展的空间,而民主党派却因为共产党向各社会阶层的扩展完全失去了自己特有的领域。这样就打破了原有的平衡,造成了政治发展上的不平等。因为在我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这种执政地位对社会成员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是任何一个民主党派所无法比拟的。参政意识和参政能力强的社会精英,包括相当多的知识分子,大都聚集在了共产党内,现已超过7800万。我们不否认民主党派是人才库,但绝大多数是专业技术人才,他们中真正出类拔萃的从政人才在基层相对较少,一些本无意于也不适合从政的专业技术人员,勉为其难地接受组织的安排,进入各级人大、政府、政协和政府职能部门以及法检两院领导班子,这个问题越到基层越突出。这种从少数人中选出的“精英”,整体素质难以得到保证,与同级党内干部相比,相当一部分非中共干部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谈得上民主党派对执政党强有力的监督。而执政的共产党由于异体的民主监督乏力,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共党内消极腐败现象的发生,不同程度上影响了执政党的威望。
    二、实行“联体式”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走出多党合作的困境,须变“你是你、我是我”的“牵手式”浅层合作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体式”深层合作。具体说来,就是允许和鼓励共产党员中的知识分子加入一个与自己职业界别相关的民主党派,批准与否要经过共产党与拟加入的民主党派双方组织考察协商决定。同时民主党派成员申请加入共产党的,条件也要放宽。这部分拥有双重党籍的知识分子要有一定规模,并按一定比例纳入非中共干部安排。这种“联体式”合作形式,既具有理论合理性,又有现实可行性。
    第一,“联体式”合作方式是对我国政党体制的基础性创新,与发展变化了的社会结构相适应
政党关系是由一定时期的社会结构决定的。纵观我国多党合作大半个世纪的历程,可以发现它与其社会结构的关系经历了一个由“多与少”到“深与浅”的历史性变化。当初共产党主要代表工农等下层劳动者阶级利益,民主党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利益。两者携手实质是一种阶级合作。现在执政的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民主党派代表各自相联系的一定社会阶层的具体利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具体利益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这决定了代表人民根本利益的共产党与代表社会各界群众具体利益的民主党派的合作,在组织构成上不能再继续“各自为营,互不搭界”,而应该“相互兼容,资源共享”。
    第二,“联体式”合作将创新政治资源的整合方式,进一步凸显中国政党制度的中国特色
清晰划分各政党享有政治资源的范围,是政党制度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抓好这一基础性环节,明确新的历史条件下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政治资源的分配规则和运用方式,创新完善我国多党合作方式。执政的共产党在面向全社会吸收各阶层优秀分子入党的同时,通过一定途径把部分党员返还充实进参政党,相当于对社会政治资源实行二次分配,这会使得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有一块交叉地带,这种相交相融有助于实现政治资源利用的立体化、最大化,有助于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更有效地理解和沟通。执政党与参政党之间由现在的“单行线”(民主党派成员可以加入共产党,共产党员一般不能加入民主党派)改为“双行道”,实现了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双向流动”,必定大大增进我国多党合作的弹性与合力,这将成为当代中国政党制度的一大特色。西方各政党之间所以各自为营,不能兼容,为多党竞争所必需,这是西方多党制的局限和弊端,我们不能效仿。在当今中国,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格局已定,我们没必要让执政党与参政党在组织上界限分明。既然共产党与民主党派荣辱与共,生死相依,就应该血肉相连,不离不弃,这样更有利于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实现更有效的沟通,这样才更适合现阶段中国国情,体现新世纪的时代特色。
    第三,“联体式”合作为强化共产党的异体监督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对民主人士,我们要让他们唱对台戏,放手让他们批评。如果我们不这样做,就有点像国民党了。” [2]陈云同志也曾强调:“有民主人士监督我们,对工作有好处。如果革命胜利后,长时期没有‘反对派’,只有一派人讲话,听不到不同的意见,那么工作就会出毛病”。 [3] “联体式”合作,不失为这样一个两全之策,它使执政党与参政党资源共享,责任同担。执政党分流部分成员进入民主党派,使共产党因此而“减肥瘦身”,得以“轻装上阵”,同时为民主党派补充营养,使其身强体健。民主党派因此而拥有了更丰富的人才资源,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培养和选拔非中共干部,从而为执政党的异体监督提供组织保障。“联体式”合作的监督功能还在于能够合理利用专业技术人员与党政领导干部的“天然”分别,继承发扬我国文人议政传统,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参政议政作用。知识分子是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是推进政治民主的重要力量。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忧国忧民的文化传统,而当今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知识分子与肩负政治责任的党政领导干部,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有不同的职业特点,两者在理论与实践、理想与现实、原则与策略、真理追求与价值选择等方面各有侧重,正可谓相辅相成。让党员知识分子兼有双重党籍,正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承认并充分尊重和利用这种差异,促使执政党内的两支人才队伍相互制衡,彼此监督。实行“联体式”合作方式,可以充分发挥党员知识分子身份超脱、影响力大、理解力强的特点,有力地监督党政领导干部。将同体监督与异体监督、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融于一体,从而开辟民主监督新途径。
    第四,“联体式”合作将极大地增强政治活力
    实行执政党与参政党的“联体式”合作,将在中国政坛上形成单一党籍、双重党籍和无党籍共存的局面。这三部分人在当代我国政治格局中各就各位,各建其功,各具特色。党员领导干部居于权力领域的核心地带,受到严格的政治纪律约束,他们政治责任最大,政治自由度最小;拥有双重党籍的党员知识分子,是党联系各民主党派的桥梁,是党外干部的主要培养基地,这部分人具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享有较大的政治自由;一般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他们可以拥有自己的政治信仰,政治约束最少,政治自由度最大。如此,三者间有望形成一种优化的富有张力的机制,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功能。我国有人民政协这个多党合作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三种政治力量按一定规则形成良性的互动博弈,会极大地增强政治活力,推进政治民主化。
    三、切实解决“联体式”合作的思想认识和科学操作问题
    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从“牵手”到“联体”的合作,是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跨越,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在具体实施中,应解决好思想认识、制度和工作措施等方面的问题。
    第一,提高认识,解决“联体式”合作的思想障碍
    有必要对容易由此引发的诸种疑虑做出回答,以排除一些认识上的障碍。有人担心,共产党与民主党派有着不同的政治信仰,兼有双重党籍是否会冲击各自的信仰?回答是否定的。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在宗旨和信仰上虽有原则性差别,却不存在根本的对立和冲突。各民主党派的纲领虽然不尽相同,但他们对于民主、自由、和平、发展的追求是共同的,这是他们的共同信仰。共产党人崇高的共产主义信仰之于民主党派的这一共同信仰,尤如大海之于百川,珠峰之于群山,完全能够融通和涵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对共产党人坚定科学信仰提出了更具时代性的新要求。科学发展观也不能只停留在观念和理论层面,而要上升到信念和信仰的高度,成为共产主义信仰的现代时态。在今天共产党人决不会因为加入了民主党派而动摇自己的信仰。当年那些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驱并没有因为加入国民党而改变了自己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可为明证。
    还有人担心,实行“联体式”合作可能会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破坏党的纯洁性,甚至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这种担心也是不必要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党的性质和先进性作了深广的理论开掘,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站在“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高度,从时代发展的新视角和大视野着眼,就不难理解一个道理,即党的纯洁与否,不在于党员一重还是双重党籍,而在于党性觉悟的高低。既然共产党员不会因为加入民主党派而动摇自己的信仰,也就不会因此而失去自己的先进性。上世纪初,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共产党人,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毛泽东还担任了国民党宣传部长,实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有力的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建国后几十年来仍然有部分中共党员出于统战工作需要而拥有双重党籍。历史与现实都没有提供给我们共产党员因为加入了其他党派而使党性不纯的例证,这在一定意义上表明,一部分人兼有双重党籍是可行的。在共产党执政的今天,部分优秀党员加入民主党派,不仅不会丧失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而且会以自身的先进性对民主党派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在此,更不必担心“联体式”合作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巩固与否,取决于党是否真正代表了人民利益和时代发展的方向。对于兼有双重党籍的部分党员知识分子,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看,看到这部分人“身着双重担”,走在党内民主建设的前沿,是党联系民主党派的桥梁和纽带,更便于执政党的政治领导和社会整合。这批具有双重党籍的党员对于执政党而言,是向心力而非离心力,能促进执政党与参政党的相互制衡,而不会成为共产党的异己力量。
    无疑,让一部分人获得双重党籍,作为多党合作形式的基础性创新,存在观念上的阻力是很正常的。从根本上说,人们的种种疑惑都源于思想的不解放。要知道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有着极大的制度创新空间,它不是一张不可触摸的网,而是需要不断改革创新,方可保持自身的生机活力。2005年中央下发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指出,“衡量我国的政治制度和政党制度,最根本的是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以能否促进社会生产力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能否保持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能否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能否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能否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标准”。只要符合这“五个能否”就可以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第二,健全制度,推动“联体式”合作的科学化
    笔者认为,“联体式”合作既要维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联体”格局,又要保持各政党的特性,为此,有必要在制度上予以规范和保障,着重在把握入党条件、加强党内教育管理、完善多党合作上下功夫。在把握入党条件方面,民主党派成员加入中共也好,中共党员加入民主党派也好,都要严格按照各自章程规定的条件来执行。吸收民主党派加入中共,主要看他是否信仰共产主义,是否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吸收中共党员加入民主党派,主要看他是否属于该党派所联系的社会阶层和群体,是否具有代表性。也就是说,我们承认双重党籍,但不是无条件的,不是要消融党派之间的界限,而是以保持党派的特性为前提的。总体上看,具有双重党籍的党员还只能是部分,而不是全部。在加强党内教育管理方面,要加强对具有双重党籍成员的教育管理,规范其接受双重教育和管理、过双重组织生活、履行双重义务。特别是要加强对拥有双重党籍的党员的培训,使其接受双重培训,既要同一般党员干部一样到党校培训,又要同民主党派成员一样到社会主义学院参加培训,经受两方面“淬火”,锻炼提高其参政议政能力。在完善多党合作方面,要注重发挥双重党员的优势,拓展活动空间,完善工作机制,发挥双重党员在多党合作中的独特作用。推行“联体式”合作,政策性强、敏感度高,要加强领导,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稳步实施,配套进行。应先行试点,积累经验,自下而上逐步推开,切忌搞一刀切和大呼隆。同时,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推进“联体式”合作面临的新情况,总结实践经验,解决出现的新问题,不断把“联体式”合作推向前进。
    中国共产党是有着博大胸襟和充分自信的政党,没有任何一己私利。共产党执政的目的在于促进发展,造福人民。今天,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以更宏大的胸襟和气魄抛弃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不符合实践需要的具体模式,进一步探索和创新多党合作形式,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版权所有:中共滨州市委统战部   CopyRight©2006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浏览本站  网站备案号:鲁ICP备06021232   技术支持:滨州华拓网络

  

地址:滨州市黄河五路385号   市政大厦   邮编:256603